AI写作火得一塌糊涂。从新闻稿到公文,甚至诗歌、小说,AI都...
AI写作火得一塌糊涂。从新闻稿到公文,甚至诗歌、小说,AI都能信手拈来。但说到记叙文,你可能会疑惑——这种需要细腻情感和具体细节的文体,AI真的能驾驭吗?
我的实验开始了
那天晚上,我突发奇想,决定测试一下AI能不能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记叙文。我打开ChatGPT,输入了一个简单的问题:“请用第一人称视角写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。”
几秒钟后,屏幕上跳出了答案。说实话,刚开始看的时候,我还挺不屑的——毕竟,这可是机器啊!但它越写,我越觉得不对劲……
AI的故事是什么样的?
它讲的是一个发生在乡村夏天的小故事。一个小男孩(也就是“我”)在河边抓鱼,不小心滑倒摔进水里,裤子湿透了,还被村里的小伙伴笑话了一整天。虽然情节很简单,但文字却充满了生活气息。比如这段:
> “太阳炙烤着大地,蝉鸣声此起彼伏。我赤脚踩在滚烫的泥巴路上,心里想着今天一定要抓到一条大鱼。”
是不是有点熟悉的感觉?就像小时候自己经历过的场景一样鲜活。再往下读,当“我”摔倒时,AI居然还加了一句幽默的吐槽:“谁说学游泳不需要学费?老天爷直接让我交了‘湿漉漉’的一课!”
我当时就愣住了——这不就是我们人类常用的自嘲语气吗?怎么AI也会了?
情感的真实度有多高?
继续往下看,我发现AI不仅会讲故事,还会捕捉细微的情感变化。在结尾部分,“我”回忆起那段尴尬的经历时,并没有一味沉浸在羞涩中,而是带着一种温暖的怀念:
> “现在回想起来,那次落水成了我童年最难忘的记忆之一。那些笑声,其实也是友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吧。”
这一刻,我真的怀疑人生了:这是AI写的吗?它怎么能理解“友情”这么抽象的概念?那种对童年的留恋情绪,简直跟我的内心独白一模一样!
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。有些地方的逻辑稍微有点跳跃,或者某些描写显得过于完美,缺乏真正的人类瑕疵感。这篇已经足够让人惊叹了。
AI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?
后来我查了一些资料,才明白AI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的记叙文,是因为它学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。换句话说,它的“灵感”来自于无数优秀的作家和普通人的创作。而这些数据经过深度学习模型的处理,最终形成了看似“原创”的。
但这又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:如果AI可以模仿人类的情感和记忆,那我们的独特性还剩下多少?会不会有一天,所有的故事都由AI来讲述,而我们只能被动接受?
想到这里,我不禁感到一丝担忧。
人类的优势还在吗?
尽管如此,我还是认为AI无法完全取代人类的创作能力。原因很简单:真正的记叙文不仅仅是文字堆砌,更是个人经验的体现。即使AI再聪明,它也无法真正体验过“疼痛”、“喜悦”或“孤独”。
举个例子,如果你让AI写一篇关于失去亲人的,它可以模拟悲伤的情绪,但却不可能真正体会到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苦。而正是这种不可复制的真实感,让人类的作品拥有一种无可替代的魅力。
与其担心AI抢走我们的饭碗,不如把它当作一个工具,帮助我们释放更多的创意。毕竟,技术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为了消灭人类,而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。
最后的思考
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:AI真的能写好记叙文吗?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,但也是否定的。它可以写出非常接近人类水平的文字,但在某些深层次的地方,始终隔着一层薄纱。
或许,这才是科技与人性之间的微妙平衡吧。
你会尝试让AI为你写一篇吗?或者,你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笔触呢?评论区聊聊吧!
(全文完)